【新闻中心讯】近日,中国商飞试验验证中心和民用飞机模拟飞行国家重点实验室给我校发来感谢信,对我校一直以来在国产支线飞机ARJ21-700和大型客机飞机C919研制方面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中国商飞试验验证中心感谢信
近年来,我校多个学科和科研团队依托自身实力,为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突破了民用飞机液压管路系统设计规范、关节轴承寿命评估、C919飞机机身运输装备等多项关键技术,彰显了我校在基础研究及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科研攻关的实力。
2014年,我校孔祥东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商飞、中航工业集团等单位一起,联合承担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大型飞机电液动力控制与作动系统新体系基础研究”的研究工作,孔祥东教授主持课题“复杂流体动力传输系统的振动噪声溯源与控制”,权凌霄教授担任课题联系人和学术骨干。项目研究过程中,科研团队不但重视航空液压管路系统流固耦合动力学基础理论的突破,同时重视与国产民机研制关键技术需求紧密结合。团队成员权凌霄教授与中国商飞联合开展了C919飞机典型部位液压管路动力学分析、ARJ21-700全机液压管路动力学分析及全机管路系统优化设计等工作,并基于国内外适航标准(FAR、JAR及CCAR)搭建了国内首台航空液压管路系统动力学试验台(获批发明专利),相关成果有力支持了国产民用飞机研制工作,获批上海市科技奖二等奖。

中国商飞联合我校成功申报并获批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以上照片由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供)
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民用飞机系列主要包括支线客机ARJ21和大飞机C919,此外,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CR929也得到了国家立项。ARJ21飞机是我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研制,座级70~90座,属于双发动机中、短航程支线客机。该飞机采用了大量国际成熟先进技术和机载系统,发动机、航电、电源等系统全部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其中有许多系统零部件、产品在中国生产制造。2008年11月28日,支线客机ARJ21的首个型号ARJ21-700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试飞首飞,此后经过长达八年的试飞试验后,于2016年6月2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截止2019年8月30日,该型号飞机已获得订单596架。
C919飞机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2008年国家立项,确定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研制,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公里-5555公里。C919飞机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6架试验机的制造,截至2019年10月,订单数量已经超过千架。
据悉,由于在航空液压管路动力学领域内取得的成果较为显著,得到中航工业南京机电业中心的认可,该中心邀请我校共同承担了2H2E飞机液压能源系统性能分析及5000psi航空液压管路动力学分析等工作,该研究工作是为宽体客机CR929研制而配套的,将进一步助力民用飞机中国梦的实现。
此外,该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航空航天领域内的科研服务工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和第八研究院开展了十米级运载火箭燃料箱立式装配系统以及我国永久服役空间站的部分研究工作,得到需求单位的好评。(编辑 蔡巧怡)